2025年银行业大模型应用创新研讨会(北京站)圆满举行
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成为银行业的聚焦点。
4月17日,由金融壹账通和中小银行联盟主办的“大模型驱动,智启银行未来——2025年银行业大模型应用创新研讨会(北京站)”成功举办。平安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黄宝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教授,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秘书长、金融壹账通银行业务总经理贾燕菁等出席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还汇聚了来自金融科技、银行业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模型技术如何驱动银行业创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研讨会吸引了40多位来自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等15家银行、社科院、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交流。研讨内容紧扣“大模型+银行业务”的融合路径,聚焦智能投顾、风控建模、客户营销、数据治理等多个实际应用场景,充分体现出银行业对于大模型技术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
黄宝新在欢迎致辞中表示,作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践行者,平安集团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核心驱动力。在金融场景中,平安依托自研的大模型体系,实现了智能风控、精准营销、客户服务的全面升级,为超过2亿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金融服务体验。同时,平安已开启全面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的“三数工程”,为行业提供了实践样本。黄宝新指出,大模型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全球投入持续加码。平安将坚持开放、共享、共赢理念,联合各界共同探索大模型技术在智能投顾、风险管理、运营提效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技术标准与生态共建,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研讨会上,杨涛教授以“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大模型时代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指出,银行业首先要正视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系统性挑战——如自然利率走低、净息差持续下滑、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等。同时,全球不确定性上升与技术变革叠加,使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和业务结构优化方面需更精准应对。其次,他强调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是银行应对挑战的关键路径,大模型等技术为银行业务创新、风险控制带来新工具。最后,他提醒金融机构要在“价值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把握服务居民财富管理、产业链数字化、绿色低碳金融等领域的结构性机会。
平安科技经营AskBob团队算法专家李娜以“DeepSeek驱动的银行业风控范式转变探索与实践”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大模型在银行对公风控领域与潜客挖掘领域的应用实践。她指出,大模型能够有效提升金融风控与的精准度与获客效率,优化金融业风险管理策略。
金融壹账通AI产品总监史文彬从能力构建的维度分享了从底层构建到场景落地的实践,阐述了大模型在银行业务中的具体落地路径,并探讨了如何建立完善的智能金融生态体系。
爱捷软件(Agilean)首席顾问吴穹博士以“DeepSeek对科技组织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深入分析了大模型对科技组织和软件研发工艺的影响,详细解析了科技组织在这种影响下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机遇,提出银行业的科技组织需要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构建AI驱动的软件生产线,以提升服务质效和用户体验。
金融壹账通数字化零售产品总监蔺茂旺发表了关于“智能投顾、客户画像与精准营销创新”的演讲。他介绍了如何利用大模型技术,结合智能投顾和精准营销手段,提升银行的客户需求洞察、服务匹配,RM专业能力提升等场景实践,助力金融机构实现大模型应用场景升级。
金融壹账通银行销售总经理、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吕红雷在总结致辞中,建议各机构投入大模型应用,可以在三个方面加强关注:首先要关注从通用模型到行业模型再到具体的领域模型;其次是关注公司级、行业级别的数据集建设和共治;最后是关注场景应用的“效率”和“智慧”。吕红雷表示,大模型技术将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未来,金融壹账通期待与各位同仁携手,共同探索大模型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更多可能性,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大模型和智能体的融合应用仍处于探索初期。金融壹账通已率先布局,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体平台,接入DeepSeek、通义千问等开源大模型,构建面向银行业的全场景AI解决方案。该平台已在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多个业务模块落地,帮助金融机构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客户体验。
未来,金融壹账通将继续秉承“技术+业务”双轮驱动理念,联合产业各方,共同探索大模型技术在银行业的落地路径,为智能金融生态建设注入新动能,推动金融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