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数字化新征程 迈向现代化新时代” 第六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圆满落幕
当前,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赋能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主线,我国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最具活力的因子。
在此背景下,为更深入探讨党的二十大后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激发“数实融合”新动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等重磅议题,以“开启数字化新征程 迈向现代化新时代”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于12月9日在云端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下简称“中小银行联盟”)和《中国银行业》杂志社联合主办,由深圳市银行业协会、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与金融壹账通联合协办。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飞鸿,平安集团监事会主席、中小银行联盟理事长孙建一等重磅嘉宾受邀出席本次论坛作开幕致辞。中国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骆絮飞,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蒋则沈,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主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傅晓岚,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管涛,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张亮,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总裁郑先炳,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广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罗军,上海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胡德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高嵩,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沈崇锋,中小银行联盟执行副理事长黄润中,中小银行联盟秘书长贾燕菁,平安银行总行交易银行事业部技术总监邓俊毅,金融壹账通银行事业部数字化贷款总经理蒋宁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并带来精彩的主题演讲与分享。
迄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累计参会机构近1000家次,参会行业代表逾2000人次。作为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年度盛会,本届论坛首次以“屏对屏”的全线上方式举办,共吸引了近10万人次线上参会。论坛邀请了国内监管政策制定者、知名专家学者、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一线高管,深度解析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展示金融科技最前沿的应用成果,为行业献上了一场云端思想碰撞的盛宴。
推进“以数促实”、加速“数实融合”
数字经济近年来实现高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数促实”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与关键词。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金融科技正在对银行业进行重塑与再造。作为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银行业承载着“以数促实”、依托前沿科技探索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的新时代重任,这需要多方发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生态。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中国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骆絮飞,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蒋则沈,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飞鸿,平安集团监事会主席、中小银行联盟理事长孙建一分别从银行业自律组织、金融监管、行业观察等视角出发,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建议。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 邢炜
在邢炜专职副会长看来,金融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数字化的互动与融合,是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程中资源高效配置的催化剂。“下一步,银行数字化转型应侧重数据治理、智能服务、风险防控、重构价值体系等方向,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数据的要素价值,构建产业链、贸易链、物流链、交易链以及消费、财富管理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 何杰
何杰局长指出,新兴技术手段与金融业深度融合,正在成为金融创新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科技创新之都,深圳市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守正创新、稳健发展,已形成完备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是亚太地区金融科技的领跑者,“深圳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金融科技标杆城市,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 骆絮飞
骆絮飞副主任指出,今年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要取得明显成效。“这是数字化时代构建银行业保险业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银行保险机构应顺势而为,积极布局做好制定工作方案、调整组织架构、建立推进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应用等系列工作。”
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 蒋则沈
蒋则沈副主任表示,回顾历史,我国银行业一直是推进金融与科技有机融合、主动应用科技改进金融服务的积极探索者和践行者。同时,他指出了行业需把握好数字化的三点基础逻辑和实践方向:一是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提升银行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能力,而不局限于数字化本身;二是数字化的基本追求是实现银行经营管理的高效、安全、可持续,而不仅着眼于追求快;三是数字化的关键作用是强化商业银行的公众信任度,而不是让渡信用或者出借信用。
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飞鸿
陈飞鸿副局长提到,金融行业近年来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机构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业务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深,系统化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标杆示范性机构越来越多。为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深圳银保监局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一如既往地支持深圳银行保险机构开展数字化转型,下好“先手棋”,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课题调研,用好“指挥棒”,下发《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画好“同心圆”,召开数字化转型动员推进会,多措并举推进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加快构建适应“双区”建设的数字金融新格局。
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理事长
平安集团监事会主席 孙建一
孙建一理事长认为,党的二十大刻画了数字中国的新蓝图,数字经济已被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核心,更应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抓住数字化升级重要窗口期,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全链条,在技术领域进行深度改革,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加速科技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数字金融破局之路,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质量强国贡献应有的力量。
积厚成势 探索金融科技新范式
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影响,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了一定的挑战和下行压力。11月16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落实落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敢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傅晓岚
本届论坛有幸邀请到傅晓岚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傅教授对比了近十五年两次金融创新的差异——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一轮金融创新是基于金融工程的产品创新,主要由金融企业驱动;而这次金融创新则是由数字技术推动的创新,是由企业自发转型、产业供给、用户需求等多边驱动而产生的,其覆盖面更广、影响也更深远,既带来了效率提升、弥补数字鸿沟等积极效应,但也产生了因算法应用带来的不平等、金融伦理等问题。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管涛
聚焦宏观经济的焦点话题,管涛博士就“新周期下的经济走向”发表主题演讲。在管涛看来,当前外部环境变数较多,海外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位运行,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但今年的低基数有助于明年中国经济前景的改善,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保持不变,将更重视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政策有机结合,数字技术是落实金融支持实体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要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从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政策着力点的变化表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基本架构已经奠定,未来方向将更重视深度应用,激发数字技术对金融的全面赋能效用。多家金融和科技机构在数字金融上的率先探索,为金融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思路。
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原行长 朱小黄
朱小黄行长表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不能脱离金融的本质,风险管理、交易管理、金融服务和适度监管不可缺位。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趋势是需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传统服务与新科技中寻求平衡发展。他指出,“商业银行不需要扛起‘引领科技发展’的大旗,更多应着眼于把现有的技术应用好,突破其运用的范围和创造更多的场景需求。”
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总裁 郑先炳
郑先炳认为,征信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数据是驱动征信业务发展的动力源,在他看来,只有打通“数据孤岛”、“让数据走出家门”,促进数据有序的互联互通,才能让数据发挥出更大价值。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 沈崇锋
沈崇锋董事长进一步指出,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嵌套是一项复杂工程,既体现出商业银行一般性的规律,也具有符合自身属性的特征模式。因此,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必须按照一般规律与自身特征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合乎实际的实施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科学合理的分析框架与评价指标。“当前,商业银行已从1.0传统人工网点时代迈向4.0数字化时代,4.0时代银行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无所不在的智能服务新生态。”
中小银行联盟秘书长 贾燕菁
结合中小银行联盟连续六年发布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贾燕菁秘书长深入分析了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她表示,对中小银行而言,加快数字化转型,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全面提升产品定价、资源配置、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能力已成共识。“虽然当下中小银行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与挑战,但具备船小好调头的灵活优势,数字化转型驱动提升服务质效的方向更加明朗。”
坚守金融初心 践行“金融为民”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天职与宗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现代中国金融发展的进程来看,坚持“金融为民”始终是金融工作的本色。
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指出,数字化转型需服务于实体经济,要利用数字技术持续深化产融合作。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认为,银行的数据体系既要满足监管合规的精确性要求,又要支撑数字化经营所要求的实时、嵌入式赋能要求。未来,数据要进入到业务过程中成为真正的生产要素,更加强调数据资产的管理,让数据资源变成可以创造财富的资产。上海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胡德斌指出,在新常态下,中小银行靠规模、抓总量的打法需要改变。通过数字化颠覆传统管理流程和信息传递模式,以数据及时发现问题、精准研究问题、快速解决问题,形成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双轮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广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罗军表示,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处理好线上与线下协同、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普惠金融责任与商业可持续、科技数据驱动与业务导向、科技赋能与风险防控等五个方面的关系,找准方位、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提升数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高嵩指出,农村金融科技创新既要有特色、也需接地气。各地资源禀赋、风土人情不尽相同,但三农业务的内核和底层逻辑基本相似,各农商银行应深入分析规律、释放三农数据要素价值,更好对接各类涉农主体的服务需求和价值创造。平安银行总行交易银行事业部技术总监邓俊毅介绍了该行的“星云物联计划”如何通过物联网核心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该数字新生态可以承载起万亿级规模的数字金融落地。金融壹账通银行事业部数字化贷款总经理蒋宁提到,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实现“五化”——数据化、线上化、集约化、场景化和标准化。一套科学的智能信贷一体化平台可以为银行带来全业务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支撑。
中小银行联盟执行副理事长 黄润中
最后,中小银行联盟执行副理事长黄润中对本届论坛做总结发言。本届论坛总体形成了以下几点重要共识:
一是发展数字金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是发展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发展;
三是提升数据质量,深化银行数字化转型;
四是强化“联盟模式”,构建高价值合作共赢平台。
黄润中执行副理事长表示,五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小银行联盟构建高价值合作共赢平台的发展模式是切实有效的,打造“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器”的愿景正在会员银行中得以落实。“迄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届,我们期待论坛将迎来更多先进技术和优秀案例、涌现更多真知灼见、汇聚更多创新的实践探索,为推动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力量!”